首页 > 中超 > “李铁闹剧”背后,中国足球缺失的专业主义

“李铁闹剧”背后,中国足球缺失的专业主义

发布在中超 2021-12-03 12:51:24    作者:痞子最柔情

1997年10月31日,大连金州足球场。时任中国男足主教练戚务生在响彻全场的“换李铁”喊声中,提前撤下了这名连续出现失误的年轻中场球员。

 但中国队却在随后的比赛中痛失领先优势,2比3被卡塔尔逆转。顺应民意的老帅收获的不是掌声,而是更大分贝的倒彩声。那一夜,金州不相信眼泪。

 24年后,当年的毛头小子成为了国家队教练。由于在12强赛上对归化球员的使用遭到争议,“换李铁”的声音再次响彻中国足坛。

 和昔日恩师戚务生相比,李铁更加执拗且一度幸运。这一次,汹涌的民意终究被互联网的场域和肆虐的疫情挡在了真实的球场之外。在空旷的球场边,他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调遣每一名队员,指挥每一个回合的攻防。

 用他自己在今年8月续约时接受采访的话说,“协会已经在最大限度给予我和我的团队支持,(对本土教练)这样的支持在中国足球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李铁似乎从来没有逃避过舆论对自己或者队员的质疑。但某种程度上,他表现得过于在意这些评价,并且有些急于做出回应。从40强赛阶段力挺武磊留洋,到战平澳大利亚后的超长32分钟发布会,在李铁的所有公开表达中,始终展示着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自信。包括他对于阿兰、洛国富等归化球员的身体和竞技状态判断——当然,那也得到了前广州队主教练卡纳瓦罗的认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崇尚专业的人,恰恰在属于自己的专业层面之外的领域犯了最业余的错误。

在超长发布会的隔天,李铁发布了那条涉嫌诸多商业推广的争议微博。在其中两张涉及李铁本人商业合作品牌李宁的海报中,作为同品类竞品的国家队官方赞助商耐克的品牌标志被抹去。

这个事应该怎么看?相关法律人士告诉懒熊体育:严格意义说,如果李铁拥有图片的商业版权,那么他对图片信息进行处理是合法的。

但如果没有呢?无论是自己还是团队的人,只是顺手将图片找来一改,那问题就来了,因为这种出于个人目的随意涂改再发布,无疑伤害了国家队赞助商的利益。

据懒熊体育了解,争议微博涉及的两家品牌李宁和耐克均未对此事进行公开评论。在李宁官方微博搜索关键词“李铁”,最近一条还是在2020年1月,对后者正式上任国家队主教练时发出的祝贺,并没有任何针对12强的营销激活痕迹。

 但即便合法,即便暂时无人问责,李铁和其团队也不可能不知道自身在那个时间节点上的关注度和争议度。选择在那时做出那个行为,已经超出个性的范畴,而涉及对商业规则的破坏。这之于球迷、管理者、赞助商乃至舆论——无论他们是李铁的支持者或者是反对者,都足以成为信任倒塌的理由或者借口。

我们需要先回到本职工作来说。


李铁正式上任后,共率队参加了10场正式比赛,全部集中在2021年。除了前3场实力过于悬殊的四十强赛之外,剩余7场都是直接关乎竞技考核目标的“有效比赛”。根据足球媒体人陆洋统计,在韩日世界杯后,只比2004年的11场“有效比赛”更少,“算近年难得的高密度大赛年”。

 疫情、隔离、联赛的让路、长时间集中等外部环境的加持,又让这一年的备战变得非常特殊,应该说从未有过。李铁最终交出了四十强赛成功出线,十二强赛1胜2平3负积5分的成绩,和上届同阶段持平——当然,对于李铁的实力这也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结果,而且谁都说服不了谁。

 但如果回顾中国过去的20余年冲击世界杯的悲情历史,你就会发现,上一个拥有带队完整征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的本土主教练,正是老帅戚务生。24年间,中国足球在一次次推倒重建中,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从教练培养层面来说,李铁的提前离开是遗憾的,尤其是当下的足球环境里。

 对于李铁的诟病已经足够多,我们无需再重复。但换个角度,管理者的应对也没有做好准备。

 李铁是历史上第一个开通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并保持更新的中国男足主教练。对于他的公共表达和商业行为,足协显然也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究其原因:第一,此前大部分年长的教练员并没有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第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球员、教练员来说,过往的收入体系里根本没有商业代言这个类别。

 但职业足球总是要向前发展,商业的介入并非什么罪过,李铁参与球赛解说、获得品牌青睐拿到代言,并不是坏事。尤其是当房地产周期变化开始大面积波及中超时,俱乐部应当更加重视商业营收。而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正确展示自身形象,正是拓展更多商业可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这个领域里,武磊应该是近年涌现出典型的优等生。在十二强赛开始初期,武磊先后接到了3个非运动品牌的合作邀请,并且大部分营销也拓宽到了场外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中。这跟他常年在《武磊周记》里分享众多真实的个人留洋感悟及生活瞬间密不可分。

 但过犹不及可能是李铁的现状,甚至由于涉及对商业规则的破坏,成为他无法再获得足够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垂直的业务领域,他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展示出了对专业的尊重和敬畏,这恰恰是中国足球目前极端欠缺的。只是这次在商业上他可以不那么着急,他可以在这个时候更聚焦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只是说更专业,而非更“听话”——如果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这种专业本会带来更多商业资源和回报。

而在这个事件逐步变成闹剧的发酵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另一个着急而忽视了专业的现象:本该以逻辑支撑的新闻生产流程,变成了以追求话题和曝光的热搜运营逻辑。

 对于李铁在经济问题和职位权责上的多重指责有待后续调查跟进,但如果只看这些指责的话,仍然存在证据链不足的疑惑。武汉队为何愿意如此高薪地养着一个“完全遥控指挥”的“总经理”?关联经纪公司的利益输送链条是怎样的?

进一步说,李铁所涉及的这些中国职业足球“潜规则”到底是什么?去年这些事情怎么都悄无声息?这些事情分别损害了哪些人的利益——是公众?还是某个机构或者个体?

对于教练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无问题,如果对于李铁的追责是真诚而严谨的,那么往后这种追责同样应指向中国足球,这是对媒体专业能力的一种期望。

另一种期望是,希望“李铁闹剧”能真正给后来者一些警示,而不是继续重复骂教练的轮回,20多年了,难道不累吗?

如果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自身都不尊重这个行业,而是缺乏专业主义地引导不该有的情绪,那么未来的本土教练,乃至每一个从业者,脚步只会越来越重。

近年来,越来越多昔日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走上了国家队教练员的岗位,甚至成为了协会重要管理者。他们大多也得到了较大的空间,进行了不少改革。譬如刘国梁对于乒乓球队的商业化包装,国家篮球红蓝集训队的推出,以及给予李铁参加比赛解说、商业活动等私人空间。

 但毕竟这样的岗位是复杂的。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竞技认知和管理技能,也要承担极大的压力。篮协主席姚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杂志记者谢梦遥曾感叹“那个令媒体着迷的总能讲出金句的大个子消失了”。

 局外人往往更加轻松。传闻中有望接替李铁帅位的李霄鹏,曾在2019年中超最佳教练的评选中胜出。在那场两年前举办的颁奖典礼上,这个山东大汉用“挨了三闷棍”的自嘲逗笑了所有人。

 除了玩笑之后,李霄鹏随后的这番话更值得反复玩味:“上百人的团队支撑着我站在这里,我希望站得更久一点。”

 中国足球从来不缺少话题,但在这个娱乐更受欢迎和情绪容易极端的年代,我们更需要专业和对专业的尊重。如果说球迷继续将中国足球当作出气筒,那作为用户他们并无过错,但对于跟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的人来说,当下中国联赛的困境、股改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俱乐部商业化中的经验、世预赛第一阶段收获的经验教训……有太多事,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研究一些真问题,愿意不那么着急,愿意干点实事。

本文转载自懒熊体育 作者曹思颀

原文链接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