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篮球 > NBA > 斯伯丁走了,爷的青春也结束了

斯伯丁走了,爷的青春也结束了

发布在NBA 2021-11-05 11:12:34    作者:xxxttw

文:体工队特约作者猫三(原文首发于去年5月)

前两天有记者透露NBA决定在下赛季和用了37年的官方篮球斯伯丁分手,转用威尔胜品牌的篮球。大部分球迷在斯伯丁宣布和NBA解除合作关系的新闻下表示缅怀,“爷的青春结束了”,“我现在就已经开始想念你”之类的留言层出不穷,另外也有心思细腻的朋友直接表达了更激烈的情绪,比如一名叫做凯文-杜兰特的网友就惊呼道:“天呐,不要!”

NBA球员可能对换球更敏感一些,联盟上一次打算换球是在2006年夏天。这次是换球并不是更换品牌,而是更换篮球表面的材料,斯伯丁研发出了一种超细纤维复合材料来替代原来的真皮材料,在篮球生产商看来,联盟使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篮球将更富科技感,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当然也更“环保”,更不会被动物保护组织找麻烦)。

但问题是篮球运动本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运动员的感觉才是第一位的,从2006-07赛季的训练营开始,各路球星对新篮球的抱怨接踵而至,新球有塑料感,弹性不行,沾了水就很滑,而干的时候摩擦力又太大,甚至会割伤球员的手等等,更糟糕的是新赛季开始各队纷纷打铁,比赛充斥着各种匪夷所思的控球失误和投篮不中。

于是这次换球只维持了不到三个月就宣告结束,NBA依然换回了老式的真皮篮球,斯特恩王朝迎来了最惨一败。斯特恩本人对新球还是有着极大的期望,想必从官方角度推广新材料可以吸引一部分家里已经有了老皮球的顾客来尝尝鲜,拓展一下市场,在2006年6月NBA官方发布的新球推广文案里,他们给这次商业变更郑重其事地平添了一些历史沉重感:

“这是联盟35年来第一次更换篮球,也是60年来的第二次。”

根据文案中的介绍,NBA再上一次改变篮球形态是在1970年,“篮球表面由经典的四块皮革更改为现在的八块皮革。”

官方并非有意抹除他们在1983年由威尔胜品牌转投斯伯丁的事实,他们的表述确实精准:品牌变化确实不意味着篮球本身形态的变化。实际上,杜兰特的哀嚎毫无道理,因为威尔胜也将会使用和目前由斯伯丁制造的比赛用球相同的材料,同样的8块皮革组成表面,并保持同样的大小和重量。简而言之,除了篮球上印的商标不同,球还是那个球。

篮球对于球员的影响不言而喻。NCAA锦标赛中统一使用威尔胜品牌篮球,但在下辖的其他各级联盟例行赛中,每支球队主场却可能使用不同赞助商提供的篮球,Pac-12联盟中,有9支球队用的是耐克球,犹他大学用的是威尔森的球,而亚利桑那州大用的则是阿迪的球。前USC后卫伊利亚-斯图尔特说有些主场的篮球“甚至重量都不同”,“我从AAU联赛的时候就发现了,主场更容易赢球是有道理的。”

篮球并非一开始就长成如今这副模样。而且你很难从老照片中发掘出前代的“四块皮革”篮球,因为1970年以前的篮球实际上长成这样:

怎么数都是六个面,当然,其中是否存在伪缝线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历史上第一个“篮球”却不会少于六个面。因为1891年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的时候,他最初用的球是个足球,用的篮筐真的是个筐。

后来奈老师觉得自己发明的运动非常好,但如果还用足球就显得比较low,于是1894年他联系上了体育用品制造商A.G.斯伯丁,请他们做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篮球。奈老师十分喜爱这个新玩意儿,以至于他在后来修订篮球规则的时候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篮球运动的官方用球须是由A.G.斯伯丁公司生产的球。”

可以从下面这张图片上看出来,奈老师拿到第一个专属篮球运动的球之后,比之前抱着足球的表情要开心和骄傲多了: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如此顺理成章,斯伯丁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体育用品巨头之一,在他们自己的宣传口径中,现代棒球、棒球手套、橄榄球、篮球的一血都是由他们拿下,前棒球选手A.G.斯伯丁在流行体育界的地位看起来就像是科学应用界的爱迪生一样了不起。

但和商人爱迪生的故事背后充斥着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商业“恶行”一样,斯伯丁和他的体育器材发明故事也并没有那么干净利落。 因为博物馆里陈列的初代篮球介绍中出现了另一个名字:

欧福曼公司。

欧福曼公司本业是做自行车的,他们和斯伯丁曾经有过一段合作关系,斯伯丁负责销售欧福曼公司生产的自行车。但到了1892、93年,两家公司产生了严重的经济纠纷,直至诉诸公堂。斯伯丁公司开辟了自己的自行车生产线,作为报复,欧福曼开始大举进军斯伯丁所在的体育用品市场,生产棒球、球棒、橄榄球、拳击手套,总之斯伯丁做什么,欧福曼就做什么。

但1894年这个年份就显得十分尴尬,此时斯伯丁和欧福曼关系究竟恶化到什么地步,到底谁才是第一个真正篮球的发明者,现在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当然,随着当时自行车运动在北美大热,大量企业涌入,自行车行业迅速出现泡沫,欧福曼的自行车定价偏高,又加上1886大萧条恐慌袭来,他们很快就在1900关门大吉,再无机会为自己在篮球历史上的地位进行任何辩解,毕竟历史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

在商业嗅觉方面,斯伯丁确实要比同时代许多企业都高上一筹,这也是他们生存至今仍威名赫赫的原因,二战期间他们还曾经和另外5家企业一起组建了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专门生产M1918布朗宁自动步枪,又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斯伯丁以前还做这个你敢信?

不过,看这个初代篮球,和当代篮球最典型的差异应该是在上面的粗缝线上,和橄榄球的粗缝线应该是同一制作原理,但篮球终归是要拍的,多这些粗缝线很显然会在某些时刻出现奇妙的跳跃感。至于什么时候取消了这种设计,有史料称是查克-泰勒在1935年改造的。熟悉匡威篮球鞋的人,一定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20世纪20年代,查克-泰勒是一名半职业篮球手,他加入了匡威全明星篮球队,后来他成为这支球队的球员兼经理,当然,他更重要的身份则是匡威的“全明星”篮球鞋销售员。

查克-泰勒显然是体育行当历史上最牛逼的销售之一,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匡威推向巅峰,从1936年到1968年,匡威全明星一直是美国国家队的官方鞋款。二战期间,查克-泰勒也参军了,但那时候他年纪偏大,没能亲自上战场操一把斯伯丁公司生产的布朗宁自动步枪,他对军队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在1944年期间执教了美国空军的篮球队,当然,捎带手也让匡威“查克-泰勒全明星”成为了美军的专用健身用鞋。

查克-泰勒(中)

1935年查克-泰勒给篮球定了型,后面的事情就是用几块皮去缝,一年后男子篮球成为奥运正式项目,但有意思的事情在于,篮球在奥运会上并非完全一致,譬如1952年奥运会上,篮球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1952年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第一轮比赛美国对匈牙利的照片,你可以放大看看这个篮球长什么样,如果你觉得不够清晰,可以再看看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决赛用球:

对,长成了排球的模样。这个决赛用球除了长得和排球一样之外,还有一个更恐怖的点,上面的签名实在可怕:大O罗伯特森、杰里-韦斯特、杰里-卢卡斯……这个球后来在2019年以6位数拍卖。

但更奇怪的是1956年奥运会同样有一个美国队签名篮球遗留下来,却长得和当代篮球一样:

如果觉得这个可能是个假古董,那么可以看一眼决赛的照片就没有争议了。决赛中美国以89-55战胜苏联,照片里上篮的人名字叫做比尔-拉塞尔。

如果上面这张照片还稍显模糊,下面这张拉塞尔的靓照应该足够清晰了:

顺便一提,这支由拉塞尔和K.C.琼斯率领的1956年美国奥运队才是美国国家队奥运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球队,甚至超过1992梦之队,他们8场球合计砍下773分,只丢365分,相当于每丢1分,就拿到2.12分,相比之下,梦之队每丢1分,只能拿到回1.6分。

当然,从1956年奥运决赛用球上,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件事情:这是一支威尔胜的“Last Bilt”篮球,也是NBA的官方用球。从下面这张保罗-阿里津的帅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大汉抱着一只威尔胜的篮球露出了痴痴的笑。

基本上,对于NBA和威尔胜而言,这就是一个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故事。威尔胜脱胎于一个肉类全流程加工厂,简单点形容,就是把“猪一身都是宝”发扬光大,杀猪宰牛屠狗贩羊肉类营生之外,威尔胜还利用动物的下水和皮毛做点其他副产品,譬如网球棒球足球橄榄球之类的,篮球不过是全产业链上的一环而已,早在成为NBA官方用球之前,他们也已经开始为美国橄榄球联盟供球。

奈史密斯“打篮球必须用斯伯丁”的祖训早已被抛诸九霄云外,NBA从诞生起就用上了威尔胜品牌的篮球,而且一拍就是37年。

至于为何1983年威尔胜弃NBA而去,史无记载,但也有迹可循。NBA当时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危机,联盟形象一塌糊涂,半数以上的球队面临亏损,上座率将将超过场馆的一半,转播商拒绝直播总决赛,赞助商也纷纷离开,老板们已经组建委员会准备踢掉一半的亏损球队来实现盈利。

因此最符合逻辑的可能,就是威尔胜也在这个时候抛弃了NBA。

至于为什么选择斯伯丁,按照斯伯丁自己的说法是因为他家的篮球“由最优质的全粒面皮革制成,符合最严格的质量和性能标准”,从而被NBA选为官方用球。

但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当年斯伯丁自己也因为经营不善快挂了,和NBA的结合纯属抱团取暖。

然而谁曾想,1984年斯特恩执掌大权,乔丹进入联盟,詹姆斯和猫三也出生了,一年间篮球世界就发生了四件决定性的大事,只能说斯伯丁和NBA的运势实在太好。当然,威尔胜虽然退出了NBA,却还是在临走前捞了一把,他们签下了乔丹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从此篮球世界,仍是两个巨头分庭抗礼,直到1985年摩腾篮球横空出世,篮球世界才有了三分天下。 顺便说句摩腾,现在还兼做汽修生意,不知道会不会比19世纪末搞自行车的欧福曼运气更好一点。

看看乔老爷手上这颗球叫啥

晃晃悠悠又是37个年头过去,斯伯丁和NBA的患难之交也终于走到了头。与此同时,1984年的运气似乎消耗殆尽,谁知道威尔胜携手NBA此番吃上回头草,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做着何等打算。

也许我们需要站在稍高一点的层面上观察这个世界的循环规律,看看这些传统体育和周边的未来。1890年,奈史密斯曾有过一叹:“这一代人要的是快乐和刺激,而非强身健体。”为了让冬天无法去室外运动而百无聊赖的孩子们也能享受体育的快乐,他就发明了篮球。

130年过去了,冬天还会下雪,室外依旧寒冷,孩子们拿起手机坐在那里,轻易就能得到我们这代人的快乐和刺激,无论是斯伯丁还是威尔胜,恐怕都很难再让篮球成为更好的选择。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